磁導率
表征磁介質磁性的物理量。表示在空間或在磁芯空間中的線圈流過電流后,產生磁通的阻力或是其在磁場中導通磁力線的能力。其公式μ=B/H 、其中H=磁場強度、B=磁感應強度,常用符號μ表示,μ為介質的磁導率,或稱絕對磁導率。
磁導率μ等于磁介質中磁感應強度B與磁場強度H之比,即μ=B / H。通常使用的是磁介質的相對磁導率 ,其定義為磁導率μ與真空磁導率μ0之比,即 =μ/ 。相對磁導率 與磁化率χ的關系是: =1+ 。磁導率μ,相對磁導率 和磁化率 都是描述磁介質磁性的物理量。對于順磁質 >1;對于抗磁質 <1,但兩者的 都與1相差無幾 。在大多數情況下,導體的相對磁導率等于1。在鐵磁質中,B與 H 的關系是非線性的磁滯回線,不是常量,與H有關,其數值遠大于1。例如,如果空氣(非磁性材料)的相對磁導率是1,則鐵氧體的相對磁導率為10,000,即當比較時,以通過磁性材料的磁通密度是10,000倍。鑄鐵為200~400;硅鋼片為7000~10000;鎳鋅鐵氧體為10~1000。涉及磁導率的公式:磁場的能量密度ωm=B2/2μ,在國際單位制(SI)中,相對磁導率μr是無量綱的純數,磁導率μ的單位是亨利/米(H/m)。常用的真空磁導率μ0=4π×10-7H/m。
起始磁導率
磁中性化的磁性材料,當磁場強度趨于無限小時磁導率的極限值,通常用μi表示,即μi=。 在實際測量中,磁場強度H趨于零時的磁導率的極限值
最大磁導率(maximum permeability):是指對應基本磁化曲線上各點磁導率的最大值。